作者:美国训练师Mikkel Becker, CTC, KPA-CTP,写於2014/31
尽管我们很爱自己的边牧,牠们有时可能出现一些让我们气恼的行为,好的饲主会尽其所能防止不良行为发生,但是你很可能就是导致牠不听话的因素。
真的,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边牧,如同边牧的行为影响我们。而且如同边牧的行为可能让你压力破表,你的行为也可能导致牠的压力。
即使本着最良善的意图及训练策略,许多饲主不经意时与边牧互动的方式会破坏边牧的良好行为,也让牠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可能导致压力破表、行为不良的边牧。以下是五个我常见到饲主犯的错,你的边牧可能会很感谢我写了这篇文章。
现在马上停止以下五行为:
1. 把边牧标上「地位高」的标签
地位并不是种个性特质,它是因情境而定的行为,真正因地位而产生的攻击问题极度稀见。以我身为训练师的经验里,被标签成地位高的边牧常极度缺乏安全感及恐惧,换句话说,完全是「地位高」的相反表现,普遍被视为显示地位高的行为(例如骑乘对方)经常源自缺乏安全感或过度兴奋。此外,标签边牧地位高的饲主常觉得如此一来使用严苛训练方法(例如强压边牧倒地或使用环刺项圈)就比较说得过去,然而这些作法对於鼓励行为出现长期改变成效不彰,也可能使边牧滋生对饲主的恐惧。
2. 预设牠刻意选择表现不良行为
边牧不会因为出於恶意而出现行为,而是因为这是牠的天生行为,或曾被你的反应增强。虽然边牧拥有情绪及复杂思路,牠的推理能力与人类不同,真正出於恶意的话,你的边牧必须能理解你对於对错的看法,利用这个道德规范导引自己的行为,但边牧不是这麽运作的,牠受到的是後果的激励,不是道德,你的边牧在做了你认为犯错的行为之後表现出内疚?这个反应是因你的行为而起,和後悔无关。你的边牧是表现出顺服及受惊的姿势,以向心情不快的人类求和。
3. 因为边牧表现出狗狗的样子而处罚牠
啃咬、挖地、吠叫和追逐都是边牧的天生行为,与其处罚这些行为,制造牠的压力,不如提供边牧发纾本能的适当管道,举例来说:与其处罚边牧乱咬,不如转移牠去咬可以咬的东西,例如塞了食物的kong玩具;提供一个让边牧挖掘的指定地点就可以终结牠在院子里乱挖的情形;教导边牧依讯号出声及安静就可以终止过度吠叫;利用玩具让边牧去追它,模拟追逐猎物,让它成为游戏,提供牠能追逐的管道。
4. 过於放任松散
缺乏规则的互动会开启行为问题的大门,若没有清楚规范,边牧的行为很快会失控。如果有时容许行为,但有时却因此处罚牠,这将使边牧混淆且提昇牠的压力。不幸的是,在许多情况之下,边牧反应通常不为人所接受,例如迎接人时扑人或要人注意时就含咬人的手臂。
清楚表明你可以接受哪些行为的期待,边牧就可以持续出现良好行为。
5. 期待边牧为了取悦你就会服从
只是说声好乖或在头上拍一下对许多边牧而言是有用的奬励,但是当干扰很大或者牠必须特别费力达成行为时,口头奬励和拍抚可能就不足。
我经常看到饲主在边牧出现极度自制行为时提供很少奬励或不予奬励,结果这个行为变得越来越不一定出现,或者边牧完全不做了。
当你要求边牧出现难度高的行为,或者在高干扰或高度情绪激昂时出现行为,此时奬励应该即时且极佳,选择对边牧而言价值很高的奬励,你知道牠最喜欢什麽(可能是特别的零食,拔河游戏或让牠在松绳下散步)。